抢抓机遇 先行先试
坚定不移地推进世界一流职业技术大学建设
——在第四届教代会暨第五届工代会第二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刘洪一
(2010年1月12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第四届教代会暨第五届工代会第二次会议,回顾和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明确新一年的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这对于做好学校2010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代表学校作行政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学校发展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这一年,学校以示范校建设为契机,全面推进科学转型,各项工作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取得了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标志性成果。
(一)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学校往科学发展的转型
2009年3月,学校作为深圳市第一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单位,顺利完成了学习实践活动各项任务。9月,按照中央和市委统一部署,对照年初制定的56项整改措施开展了“回头看”工作,一一督办、落实学校提出的承诺,解决了一批制约学校科学发展和师生员工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巩固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效果。从总体测评结果来看,群众对学习实践活动的总体满意度达到99%,说明师生员工对学习实践活动给予了积极的肯定。学校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改革发展,努力推动了学校从规模速度发展往科学发展的转型。
(二)国家示范校建设成效显著,为学校赢得新的声誉和发展机遇
去年年底学校顺利通过示范校建设项目验收,正式成为国家首批示范校。上周,我们隆重举行了总结表彰大会,省教育厅领导和市政府领导亲临学校祝贺。魏中林副厅长代表省教育厅肯定了我校7大突出特色,指出深职院示范校成果“都是实实在在的、看得见的业绩”,“‘官校企行四方联动、产学创用立体推进’这一办学模式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之举,当前不失为促进我省高职教育跨越式发展的一条良好途径”,“深职院成为国家示范校,是广东省教育界的一份弥足珍贵的荣誉”,表示省厅将为深职院的改革和发展营造更好的制度与政策环境;闫小培副市长代表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肯定了学校近年来的工作,认为“深职院在起点高、指标高、标准高、社会各界关注度高的情况下,全面推动教育改革,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综合实力迅速提升,学校呈现可喜的发展势头”,指出深职院建成国家示范校,“是深圳本土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突破,是深圳创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的一大重要成果,是深职院发展历史中的一个重要里程和标志性成果”,表示“将在项目建设、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生均经费等方面给学校提供更好的支持,为学校办学上层次、上水平创造必要的基础条件和发展空间。”
同志们,国家示范校通过验收,不仅是对学校十几年发展积淀的高度肯定,更是学校未来发展的基石,并为进一步深化科学转型注入了定心丸。作为一所高等职业院校,深职院良好的声誉,广泛的社会影响,不仅让高等职业教育真正受到了尊重,也为广大职业教育者赢得了地位,师生员工的自豪感、幸福感和归属感不断得到增强。
(三)勇于创新,积极谋划,适时启动综合改革
使命如战鼓,鼓急催征人。一年来,学校在中国高职教育改革发展征途中的探索步伐从未停歇。
去年,学校站在新的历史高度,集思广益,未雨绸缪,制定了“四二四”综合改革方案,提出了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职业技术大学的奋斗目标,确定了十大综合改革路向,为学校科学发展和师生员工可持续发展增添了新引擎。曾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史上留下无数领先纪录的深职院,正在不断创造鲜活的“新经验”,让外界再次感受到深职院人先行先试的敏锐力和敢闯敢试的魄力。目前,“四二四”改革方案已深入人心,得到了全校教职工的认同和支持,社会反响良好。
(四)深化教育服务,教育教学水平持续提升
过去的一年,学校寓管理于服务,以服务带管理,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了新提升。
一是加强技术服务,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强化教学研究,采取评训结合、以评促训的方法,通过对400余项各级教研项目的申报评审、中期考核、结题审查,以研促教,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完成20个主要教学管理文件的修订工作,提升教学服务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开发VOD资源管理系统,改进网络教学和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的功能模块,提高教师工作效率;构建教师教学工作校院两级监控与三方独立测评体系,公平公正评价教师教学质量。2009年,学校新建成国家精品课程8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总数名列全国同类院校第一,一举获得4项国家教学成果奖,反映了我校教师过硬的教学水平。
二是加强师资培养,提升学校教学实力。持续推进“双师工程”、“名师工程”和“国际化工程”等三大工程。制定了《教学在岗培训导师制暂行办法》,加强新入职教师的培训;组织63名骨干教师前往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和新加坡开展海外培训,扩大教师视野;与德国F+U国际培训集团萨克森州总部合作,举办了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班;2009年,在国家名师、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取得历史性零的突破的基础上,学校省级高校教学名师增至2人,21位教师通过高评委评审,正高职称教师达到116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超过专任教师总数的60%,师资水平实现跨越式提高。
三是加强基础保障,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学校在连年扩招、校园设施资源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积极盘活后勤资源,主动做好后勤保障,确保新生顺利入住、入学;加大基建工作力度,多个建设项目完工投入使用,确保了西、北两校区三学院顺利乔迁,改善了学校实训教学条件;调整优化东西校区办公用房,逐步改善教职工办公条件;五个食堂获得优秀食堂称号,食堂标准化建设工作在全省高校中处于领先位置,改善师生饮食条件;甲流防控措施严密周到,校医院筹建工作稳步推进,师生健康得到有效保障;学校财务稳健规范,图书、设备等固定资产投入稳步增长,实习实训环境明显优化;安全维稳措施有力,校园秩序井井有条。
(五)突出科研特色,教师在应用研发领域的话语权不断增强
近年来,学校坚持应用研发导向,引导教师在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等方面服务区域建设和企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2009年,全校获得横向项目144项,占到全校科研项目总数的76.6%。申报各类专利81项,获得授权76项,授权数与上年同比增长111%。学校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建设的各类科技服务平台、与企事业单位合作的横向项目情况均位居广东省100余所高校的前列,超过许多一类和二类本科大学,得到政府、企业、社会的广泛认可,已有6项成果、专利成功转让,转让合同额达194.2万元,实现了我校技术转让零的突破。例如,窦志铭教授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职能调整后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模式研究》课题被国家社科基金委评为优秀课题,是全国同类院校的重要突破。王妍教授主持的“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β-1a”项目成果获得深圳新鹏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充分肯定,已签订了120万元的技术转让与128万元的合作研发合同。江世宏教授主持的“荔枝蒂蛀虫植物源驱避剂的研制”项目,实现成功转让50万元,并获得了2009年度深圳市科技创新奖,已被推荐参评200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目前正在公示。
与此同时,我校教师在高地项目领域的身影逐渐活跃。2009年全校获得国家基金项目5项(含合作研究1项),是连续立项8年来最多的一年;国际合作研究项目1项,实现了国际合作研究的零突破;国家重大水专项合作研究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9项、市级16项、区级12项。科研经费合同总额达到2569.96万元,到账经费2133.13万元(含配套163.24万元)。
学校科研实力的显著提升,吸引了许多国际、国内组织把重要的学术会议移到我校召开。例如,今年国际运输包装组织年会、教育部高职高专文化教育类、英语类等专业教指委会议、广东省高校后勤管理研究会理事长、秘书长会议、广东省高校图书馆馆长工作会议、广东省高职院校教育技术协作组成立大会等一系列国内外重要学术盛会就由我校来承办。
(六)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就业成绩突出
学校坚持全人教育、全员育人理念,把培养德业俱进、品艺双馨、学思并举、脑手并用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人才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核心,人才培养工作成效明显。
一是创新、创业成果显著。加大学生创新基金投入,鼓励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参加各类专业竞赛活动。今年参加第十届“挑战杯”广东省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高职组),获得总分第一,摘得优胜杯;连续第三次获得全国高职高专“发明杯”最高桂冠;设立了百万创业基金,启动大学生创意创业园建设,目前已有28人完成工商项目注册,首批14个项目获批入驻。在去年广东大学生“U势界”创业项目大赛中,我校学生“杂草丛生创意工作室”创业项目获得近10万元的重点扶持奖,是6个获重点扶持奖中唯一的大专团队。去年我校学生就有489人次获得市级及以上奖励和表彰。其中,国家级大赛获奖317人次,省级大赛获奖125人次。
二是毕业生广受社会欢迎。2009年尽管遭遇金融危机,学校一次性就业率仍达到了96.33%,远远高于全省高职院校平均就业率(89.51%),更高于全省研究生就业率(88.95%)和本科生就业率(86.28%)。此外,我们还有11名学生被选拔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3名学生被选拔参加三支一扶计划,29人被选拔赴甘肃陇南和江西老区支教。在最近召开的全国毕业生工作会议上,学校被评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三是社会实践活动影响广。今年组建了143支团队前往广东和平、湖南新晃等地开展助学支教、企业见习活动。3000多人次进驻社区开展“科技、文化、卫生、法律”四走进活动。100多名学生挂职街道参与社区服务和建设。机电学院07级学生龙淅创作的“我在这里(I’m here)”,被确定为深圳第26届世界大运会志愿者(义工)主题口号,广受全球大学生注目;目前注册在读的大学生义工达到2200多人,以义工文化为主题的成果《跃动的红马甲——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义工联活动纪实》,获首届广东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近期中央多家媒体竞相报道,引起良好的社会反响。2009年,学校被评为“广东省2009年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
(七)人事改革有序开展,教职员工活力进一步激发
启动了以分类管理、岗位管理、绩效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人事改革。建立了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首次通过公开招聘方式引进了人文学院院长。
出台《人事调配工作规定》,首次对高层次人才配套政策做出了突破性调整,积极想方设法解决首批7位高层次人才配偶安置问题,为高层次人才排除后顾之忧。
积极配合深圳市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努力提高教职员工待遇。2009年全校教师人均工资福利待遇同比增长约10%。其中,雇员待遇得到大幅提高,人均同比增长约42%,高于全市雇员薪酬标准。
开辟了各类人员发展通道,修订学校《普通雇员管理办法》,办理了第一批雇员转职员手续(8位申报,1名通过审核)。
(八)强化民主与法治建设,和谐校园氛围更加浓厚
2009年1月,学校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文明单位,是当年深圳市教育系统和广东省高职系统唯一入选单位,全校上下焕发出崭新的精神风貌。
一是依法治校、民主管理、科学运作得到加强。学校实行校务公开,推进行政问责和内部审计,有效防范内部风险,强化了学校的执行力;财务工作、人事工作教授委员会在学校的年度财政预算、人才引进及重大制度改革等校务决策方面发挥的影响越来越大,法制工作委员会正在加快组建;教代会、工代会、妇委会、学生会的声音越来越受到重视;成立招标工作机构,出台《招标管理办法》,对基建工程、修缮工程、设备和图书采购工作进行规范运作和改革;先后完成各类监察审计935项,审核资金总额约2.3亿元;出台各类规章制度44项,初步构建了符合高职特点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
二是关注基层呼声,积极为教职员工办好事实事。针对去年教代会、工代会代表提出的98份提案和建议,已督促各职能部门全部答复、解决;2009年度承诺为教职员工办的15件实事中,设立青年发展基金、设立国际交流基金、提高伙食补贴、专任教师弹性上班、改善西校区网络信号、增加体育休闲设施、晚上开放网球场、增设便利店、增设洗车场、增加雇员图书借阅数量、改善就餐条件、改建洗手间、维修行政楼大钟、设立提案信息平台等14项已经基本兑现。“西校区大门无线门禁系统”由于两次招标失败和地铁施工等原因,进展较慢,但近期已经进场开工,不久将会落实;坚持每周一次的校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日制度,定期举办师生交流会,及时倾听师生意见和呼声。投入专项经费15万元,开展劳务工关爱活动。
三是关注困难学生,完善帮扶体系。深化“绿色通道”的服务功能,确保每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建立贫困生电子档案,实行动态管理,提高资助工作的针对性。2009年,发放各类奖助学金3174.36万元,惠及学生27093人次;发放各类困难补助86.84万元,惠及学生745人次;提供校内勤工助学岗位6350人次,发放工资155.3287万元;联系校外企业32家,开辟校外勤工助学岗位1500余个。
四是克服困难,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积极向市政府协商汇博公司学生公寓的回购事宜,设计了多个回购方案供政府部门参考,目前进展顺利;召开了“工会持股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启动了“工会持股会”集资问题的解决方案,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得到有效推进。
(九)创新社会服务,示范辐射能力继续领跑全国同类院校
首创全日制培训+业余大专/网络大专的成人教育新形式,增加成人教育办学类型(由2种增加至5种),受到社会广泛欢迎;拓展技能鉴定渠道服务社会,技能鉴定与认证取得新进步。组织完成修订29个工种标准72个,开发新工种4个,制订新标准8个,引进CIW网络安全等认证项目12项,全年培训总人数达6100余人;高职高专师资培训项目继续保持全国同类基地第一。全年共举办39个培训班,188所高职高专院校近1800名教师接受了培训;全年为对口支援院校培训教师及管理干部208人,接收16所受援院校的38名教师来深参加精品课程研修班,派出援藏工作组前往西藏职院进行师资培训,与对口支援院校联合培养学生172人。工作量和工作成效在全国同类院校居于明显领先水平。
(十)对外合作纵深发展态势日显,国际影响进一步扩大
2009年,与13所境外高等教育机构签署了学术合作协议,境外合作院校总数达到77所;派出5名教师分赴俄罗斯、韩国、马来西亚的高校讲学。积极开展海外汉语和中华文化教育,获深圳市外事办颁发“热心华文教育、弘扬中华文化”奖杯;成功举办了“2009海峡两岸应用性(技术与职业)高等教育学术研讨会”,首次策划了两岸学生论坛,新增了1所台湾合作院校,学校在台湾地区的影响进一步得到巩固;境外学生逐渐热衷前来我校留学、游学:2009年接收俄罗斯、韩国、美国、马来西亚留学生20名。招录港澳台学生77人,创历史新高。目前,我校共有留学生76人,港澳台在校生112人。韩国仁川技能大学、英国胡佛汉顿大学、日本大阪滋庆学园、泰国吞武里皇家大学选派学生赴我校开展游学和研修。与香港黄克兢专业教育学院合作办学,招收了31位香港会考毕业生,两地上课,颁发深港两校毕业文凭,这在国内尚属首次。
2009年的成绩不胜枚举:宣传引导坚强有力,每一个关键节点,都有声音加油鼓劲;学校学报荣获第二届高职院校“十佳学报”和“首届中国高职高专核心期刊”;汇博公司和普泰公司分别通过ISO9000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学生游泳队在省大学生比赛中取得15块金牌,第五次蝉联团体第一,男、女篮球队在省大学生联赛中双双获得第一名……各学院还有更多好做法、好经验、好成绩,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在取得喜人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学校在发展中还面临着许多问题与挑战。主要是:
1.如何在示范校验收之后再获新突破?突破口在哪里?
2.我们离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职业技术大学的目标差距在哪里?差距有多大?我们的软件、硬件有哪些不适应?
3.如何更好地实现往科学发展的转型?转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转型必定触动传统的习惯,传统的结构,甚至一些利益结构,如何在运行机制的转型中,尽可能地减少转型成本、提高转型成效?在依法治校与民主管理、传承与创新等工作中,如何调适到一个真正科学、高效的维度上?
4.应该以何样的精神面貌和态度投入学校的综合改革?在改革的目标上是否形成了共识?对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是否到位?能否克服个人的、本位的利益,更多的从学校整体的、全局的、长远的角度考虑问题?
5.目标已有,措施是否到位?执行力如何?
6.如何更好地实现以学生为根本、以教师为主体的理念?如何让我们的学生更满意,让我们的老师更满意,让全社会更满意?
7.如何让我们的校风更清新、更健康?
8.还有哪些因素制约或妨碍学校的发展?
……
希望大家一起来思考,一起去解决!
二、2010年主要工作任务
2010年既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也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还是我校综合配套改革的开局之年,对学校未来发展非常重要。
2010年的指导思想是: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与市委四届十三次全会精神,在国家示范校的平台基础上,抢抓机遇,先行一步,以人为本,全面推进学校综合改革,巩固和深化学校由规模速度发展向科学发展的历史转型,坚定不移地向世界一流职业技术大学迈进。
2010年,我们将重点做到“四个一”:明确一个使命,抓住一个关键,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一个根本。
(一)使命:努力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职业技术大学
1.加快研究确定世界一流职业技术大学的基本标准,把目标变成坐标,把构想变成举措。
2.对照一流职业技术大学的目标,认真查找不足,分析原因,找准对策和解决的办法。
3.突出重点,力争在管理机制、运行模式、人事管理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4.软硬结合,协调推进。
5.强化队伍建设,打造能够适应建设一流职业技术大学需要的学习型管理队伍。
(二)关键:深化和巩固科学发展的转型
1.充分认识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性、艰巨性、必然性。
2.研究制约科学发展转型的深层原因,并逐一解决。
3.重视转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降低转型成本。
4.适度扩大规模,协调好规模发展与资源紧缺之间的矛盾。
5.优化专业结构,以产业需求和市场需求为标尺,改变因人设事的做法。
6.强化质量意识,提高办学效益,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三)中心:全面推进综合配套改革
1.认真细化、分解综合配套改革任务,明确事项、时间、目标和责任人,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有总结,确保各项改革工作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
2.要把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和即将进行的“十二五”规划设计,把创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和南方重要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等几项战略工作有机结合,统筹推进,弹好钢琴。
3.全面总结学校四年制高职教育的办学经验,按照《国务院学位办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2008),积极探索高职教育多层次办学的途径与方法,力争实现突破。
4.坚持政策思路的稳定,今后一段时期的年度工作会,将在四二四框架内,每年选择若干个主题,进行重点研究,逐项攻克,逐项落实。不搞一年一个政策,不折腾。
5.集中精力开好教学专题会议和人事改革系列座谈会,搞好开局,做好铺垫。
6.强化执行力,完善首长问责制。
(四)根本: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校师生
1.办学以教师为本。尊重教师,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条件。倡导优良师德,优良教风。
2.育人以学生为本。深化全人教育、全程教育,建立有利于学生个性成长的柔性化管理体制,进一步扩大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乐其所学”、“学有所用”、“用其所学”,使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
3.倡导公平与正义,构建和谐校园、幸福校园。规则面前人人平等,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者获利。不断提升教职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不断提升教职员工的幸福感。
各位代表、同志们,2010年学校改革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和繁重。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市委四届十三次全会精神,充分利用好各种条件,勇于担当起引领全国高职教育改革的重任,为创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再立新功,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深圳经济特区30华诞!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