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代会工代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代会工代会 > 会议报告 > 正文

党委书记、校长刘洪一在第五届教代会暨第六届工代会第一次大会上的行政工作报告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13-10-15   浏览:

发扬改革创新精神 树立优良工作作风 全面深化“三育人”系统改革

——在第五届教代会暨第六届工代会第一次大会上的行政工作报告

刘洪一

(2013年5月15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第五届教代会暨第六届工代会第一次会议。下面,我代表学校作行政工作报告,请予以审议。

一、2012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推进“文化育人、复合育人、协同育人”的“三育人”系统改革,构建内涵发展的“深职院模式”

根据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技能型人才素质的新要求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2011年发起组建全国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协作会、实施文化育人改革后,8月底、9月初,召开首次协同创新工作会议,重点讨论研究协同育人、复合育人改革,对“三育人”系统改革进行全面部署。相关理念、做法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学界同行的充分肯定。12月,顺利通过教育部、财政部组织的国家示范校资金审计工作和省教育厅组织的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验收。验收组认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后示范校建设期间系列创新动作,体现了一所国家示范校对改革创新和示范辐射使命的高度自觉,形成的经验做法对全国高职教育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2.深化学校与政府、行业、企业的联动合作,担当高职教育协同创新领路人

正式出台《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实施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计划的决定》,与中华职业教育社、商务印书馆等联合组建中国职业教育运行机制协同创新中心、南方职业教育院,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榕明亲自挂牌。

与中国出版集团、中央电视台、商务印书馆联合筹建深圳媒体传播学院,打造全媒体时代深圳媒体传播的旗舰;与华为、思科、联通等知名企业联合成立了ICT协同创新中心;与18家车联网相关企业和事业单位共同发起组织广东省车联网产业联盟,成立的深圳市汽车电子产品检测与鉴定平台(ATC)成为联盟唯一的实验室。

3.突破传统教育教学运行体制,率先开展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改革

出台《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加强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改革的决定》,以“复合专业方向、复合课程设置、复合能力结构、复合资质证书”为核心,率先开展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改革,目前已建立院内拓展专业66个,院际拓展专业33个,有意向面向全校开展任选拓展专业的有37个。

4.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高举文化育人大旗,倡导和实施文化引领技能型人才培养

与北大、清华等11单位联袂发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文化研究分会;与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等携手召开第二届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文化育人高端论坛,组织研制《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实施纲要》;与商务印书馆合作创办了国内第一本文化育人杂志——《文化育人》。启动筹建文化振兴研究院,打造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深职学派”。

全面建设志愿者之校,全校共建立志愿服务基地45个,成立专业服务团队31个、特色服务团队36个。255名志愿者参加2012年中运会志愿服务工作,累计6000人次服务4万小时;26名志愿者获得“广东省第十届中运会志愿者标兵”称号,51名志愿者获“优秀志愿者”。在中运会闭幕式上,志愿者温碧娴作为中运会唯一志愿者代表发言。

5.探索构建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应用本科培养翻开新的一页

首次与深圳大学在2A批次招收应用本科学生234名,翻开深圳高端技能人才培养历史新的一页,为突破和解决高职教育的“断头路”问题、构建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体系作出重要探索。

制定《深圳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本科教学计划指导意见》,着力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特色应用本科人才。

学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改革受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同。2012年,学校全日制招生人数首次突破8900人,其中,本科线以上人数(2266人)达到25%,生源质量再上新台阶。

6.应用研发能力稳步增强,“上山下乡、出海捕鱼”战略成效突出

新增5个省市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全校市区级以上平台数量达到12个。其中,广东省“自动化仪表与装置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实现了我校在广东省科技平台项目中零的突破。科研项目合同经费5431.69万元,到账经费为5493.38万元,年度科研经费首次突破5000万元,提前完成并超过“十二五”目标。

全年技术(知识)转移项目合同经费达到1825.06万元,到账经费1468.28万元,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成果显著。

获得各类专利授权91件(其中发明专利28件,实用新型专利60件,外观设计专利3件),软件著作权登记23件。据2011年统计显示,学校专利授权排名全省高校第5位。

7.标准研制取得重点突破,开放联动掌握行业关键话语权

一批行业权威机构落户学校,在国家书刊印刷和包装印刷分技术委员会平台上,负责《印后加工材料分类》、《数字印刷纸张印刷适性与检验方法》、《数字印刷油墨要求与检验方法》等3项国家标准的制定。目前,全校主导或参与制定的国际、国家、行业标准达25项。

开发了14个行业的职场英语,“全国国际商务英语证书”和全国职场英语考试参考人数突破10万人。

8.创办深圳首个创业学院,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新路径

突破专业学院、年级的限制,创设跨专业、跨年级的创业学院,首批41名创业实验班学员入学。学生在各项大赛取得优异成绩,全年有442人次的学生在市级以上大赛中获奖,其中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国家级以上258人次,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等国际级竞赛46人次。

9.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心,高层次人才工作取得重要突破

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协同创新和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引进杰出人才和优秀人才暂行规定》和“丽湖学者岗位计划”,重磅打造高层次人才高地。2012年新增1名珠江学者,珠江学者达2人;新增1名鹏程学者,鹏程学者达4人;1人入选深圳市“孔雀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实现零的突破;新增2名深圳市高层次人才,高层次人才总数达81人。1人获评黄炎培杰出校长奖、1人获评黄炎培杰出教师奖;1人获评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1人获评广东省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

教师职称结构进一步完善,新增正高职称15人、副高职称30人,目前,学校在编在岗教职工1581人中,正高职称达168人,副高职称达565人,博士达201人。

组织开展了学校第一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24人获奖,其中一等奖6人,二等奖8人,三等奖10人。

10.校园面积进入3500亩高校行列,基础保障收获新成果

宝安校区建设经市政府批准已完成经济补偿的41.2万平方米用地出让手续,学校校区达到5个(留仙洞、西丽湖、官龙山、华侨城、凤凰山五个校区),校园面积进入3500亩高校行列。

被财政部、住建部确定为第四批高校节能监管平台建设示范单位,获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150万元(全国77所高校,广东仅3所);留仙洞校区教工食堂荣获国家“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示范食堂”称号。

11.固本强基,队伍建设纵深推进

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管理干部队伍建设,促进协同创新与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中层管理干部行政问责实施办法》等文件,重点推进管理干部创新力与执行力提升,进一步落实岗位责任制,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制定《廉政风险排查及防范工作实施方案》,重点围绕领导岗位、中层岗位、重要岗位等,编制“职权目录”,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建立以岗位为点、程序为线、制度为面的廉政风险预防长效机制。

坚持“以项目为驱动、以示范为引领”,培育党建新亮点,推进党建创新,获得省教育工委和市委组织部书记项目立项各1项。

此外,数字化校园、图书资源、设备资产、安全保卫等工作齐头并进,《深职院通讯》在2012年广东高校校报好新闻评比中摘得18个奖项,关工委荣获“广东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1人获评“全国高职院校重视支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优秀院校领导”,1人获评“首届全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十佳教师”……

各单位还有很多好做法、好举措和好成效,受时间所限,这里就不再赘述。当然,2012年学校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表现在:观念更新不够,一些同志学习、思考不够,也不主动开展调查研究,习惯按照老思路办事;小富即安,忧患意识不够,对生源质量、专业建设水平和面临的问题认识不够,还躺在过去的成绩里睡大觉,自我感觉良好;执行力、落实力参差不齐,有待提升,部门、专业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很突出,良莠不齐;个别同志过于注重蝇头小利,利益驱动,缺乏长远眼光和大局意识。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下一步重点解决。

2013年主要工作任务

2013年是学校“十二五”发展关键之年,全年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以“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树立优良工作作风”为主线,狠抓队伍建设、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以“文化育人、复合育人、协同育人”为核心,打造内涵式发展的深职院模式;以落实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和广东省《关于推进我省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的意见》为契机,努力实现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的突破性进展。2013年主要工作任务是:

1.全面实施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改革

完善院内、院际拓展专业,结合学生需求和产业需求,开发一批全校任选拓展专业。加大特色专业和优势专业建设力度,探索专业“末位淘汰制”。

推动文化育人工作接地气、抓落实。真正将文化育人的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凝练学校文化核心价值(校训),进一步总结和升华学校办学理念。

加快学生自主学习制度及配套管理办法的建立,研究出台扩展专业管理制度,继续推动专业课程的整合与优化。做好校级教学成果奖的评审和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申报推荐工作。

办好创业学院,以创新类课程开发为重点,加大课程体系、教材建设力度,完善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打造创业教育品牌,进一步总结和推广高职特色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争创全国创业教育示范基地。

2.探索多种学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完善本科生培养体系

以首批本科生为重点,加强与深圳大学的合作与交流,让试点本科学生有机会共享深大的教学资源,探索联合办学的创新模式,努力推进应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下一步学校发展做准备。

积极参与国家和省市技能型人才培养试点工作,加快特色学院建设进度,尽快建成首批深圳市特色学院。

3.进一步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全面推进协同创新,将协同创新思想贯穿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全过程,完善体制机制,重点做好中国职业教育运行机制协同创新中心、南方职业教育研究院、文化振兴研究院的建设工作。各学院要加强校企合作,新建一批产学研用平台。

4.大力实施“出海捕鱼”战略

加强对科研创新平台和团队的孵化。加大孵化和支持力度,完善对科研创新平台和团队的支持政策,在专职人员配置、工作量减免、公共服务工作量计算等方面出台配套管理措施。

加强与市技术转移促进中心、市区科技服务业协会等相关政府部门和行业企业的联系,提升技术转移团队的专业素养,打造良好的技术转移平台,推动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

进一步完善科研管理、考核和奖励等制度,创新竞争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切实加强项目申报、中期检查、结题验收工作,严控延期结题数量和延期时间,落实项目全过程管理,提高项目申报和研究质量。

5.加强“复合式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

落实《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引进杰出人才和优秀人才暂行规定》,完善“丽湖学者岗位计划”,进一步加强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海内外杰出人才和优秀人才引进力度,建立“绿色通道”。

制定《关于提升专任教师双师素质的实施办法》、《高职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实施与管理办法》,明确双师素质的资格要求及培养方式;建立“专任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开展教学能力常规性测试;制定《专任教师下企业实践管理办法》,加强专任教师下企业实践的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

加快《教师手册》编印工作,出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意见》,研究制订科学合理的师德考评方式,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评优评先、职称评聘、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组织好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加强实景教学考核。

6.落实绩效工资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绩效考核、建立健全聘任、考核机制

落实市政府文件精神,梳理、调整我校工资结构体系,与市里现行文件要求接轨;完善校内切块分配体系,研究制定新的行政教辅部门切块分配办法,将对行政教辅部门的分配与其绩效考评挂钩;加强绩效考核,完善校内考核、聘任制度体系,建立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进一步完善“按需设岗、薪随岗变、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分配机制。

7.深化志愿者之校建设,推动学生管理再上新台阶

深入贯彻落实学校建设志愿者之校的决定,完善建设志愿者之校的具体实施方案,重点抓项目、抓激励、抓管理,推动志愿者之校建设各项指标落地生根。做好首届校长志愿服务奖评选活动,办好志愿服务文化月,精心培育一批志愿文化精品,完善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继续打破年级、专业限制,推进“书院制”管理模式,鼓励有条件的二级学院推广书院制管理模式,强化书院的文化育人功能。努力办好“校长沙龙”、“辅导员论坛”等学生工作品牌。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我的中国梦”的主题教育活动。

8.做好文博会的参展工作,积极筹备文博会分会场

加强与相关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的沟通与联系,积极推动文化创意类项目成果的培育、转化工作,做好第9届文博会的参展工作。

以学校筹建文化振兴研究院等机构为契机,积极与区市文产办等主管部门联系,争取实现在学校设立文博会分会场。

9.提升社会服务层次和水平

提高成人学历教育办学层次,力争研究生合作办学有所突破。拓宽现代远程教育办学渠道,开办武汉理工大学理工科类现代远程教育项目。推进跨专业修读自考专升本纳入学校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实践。

探索深港师资培训合作,在部分师资培训项目上先行先试,构建以我方为主、香港方面参与部分模块的培训课程。依托“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力争职教师资培训项目和人数再上新台阶。

通过教师及管理干部培训、联合培养学生、指导专业和实训室及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培训等形式,重点开展对西藏、新疆、贵州、江西及省内河源、揭阳等地高职院校的教育帮扶,圆满完成国家和省市有关对口支援任务。

10.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

全面落实已签署的合作协议,办好建校20周年校庆“国际职业教育论坛”,以贯彻落实《深圳市推进教育国际化行动计划(2013-2020)》为契机,进一步扩大与高水平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合作项目与层次。积极扶持每个二级学院尽快实现与国外2~3所高水平大学的相关学院或专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交流合作关系的目标。继续拓展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和机构,鼓励教师和科研人员申请和参与国际合作科研项目。探索与国外高校合作开展本科和研究生层次高职教育和国际职业文凭教育。

积极开展与东南亚国家的教育合作,落实我校海外汉语语言文化中心的建设项目;加强与以色列深圳友城海法市的交流与合作,为筹建国内高水平的犹太文化研究中心及高职院校首个海外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奠定基础。

大力引进国外高水平大学的优秀人才和管理团队,聘请国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和校事顾问。鼓励在合作办学专业引进国际课程和原版教材,提高全外语和双语教学课程占课程总量的比例,发展与国际接轨的示范专业。拓宽出境留学和交流渠道,继续推动交换生计划和联合培养项目,鼓励学生参与赴境外游学、研修,提高交换生和留学生占在校生的比例。

发挥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推进与香港合作院校师生互换互访、共建专业和课程、实现学分和学历证书互认,探索与香港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科学研究,共同进行项目研发。引进产业发展急需、国际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和课程体系,与香港教育和培训机构联合开展职业培训,重点推动我校汽车学院与香港职业训练局联合开展的“深港两地机动车排放控制与性能检测研究”及继培学院与香港职业训练局联合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

11.加快宝安校区建设

加强宝安校区一期用地管理,修建临时办公场所、校门、围墙等设施,为后续建设做准备。加快推进二期用地合同签订工作。

以协同创新思维统筹宝安校区建设,引进一批优势行业企业,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制机制,力争把宝安校区建设成中国高职教育协同创新示范区。

12.增强基础保障能力

继续做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公寓管理、环境卫生、交通运输等后勤服务。加强成本核算和精细化管理,提高后勤服务和管理水平。推进“两型”校园建设,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全面引进第三方监管服务机构,继续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完成学校部分食堂、商场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工作。

以工程质量为中心,抓好基建管理和投资管理,做好安全生产。全力推进留仙洞校区边坡工程、四方广场主雕塑(浑天仪)工程、官龙山校区围墙工程、临时道路工程(含医护学院大门)、创意创业大厦、国际交流中心、留仙洞校区游泳羽毛球馆、官龙山校区建设和宝安校区建设等重点工程。

加强计划财务、设备资产、图书资源、教育信息、安全维稳等方面的保障工程。

13.调整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设

出台《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服务承诺制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工作限时办结制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首办责任制度》等制度。

进一步细化落实学校党委会、校长办公会、校长专题会、二级学院议事规则等会议制度。落实校、院两级中心组理论学习和民主生活会。

修订学校章程,完善现代大学制度,深化学校法人治理模式改革,创新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机制。推进民主管理,进一步发挥工会、教代会在推进学校改革、发展和民主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加强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广东省高等学校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暂行办法》,全面推进“阳光治校”。

14.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切实改进工作作风

制定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规定的实施细则。突出业绩导向,加强问责,提升行政效能。严格执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中层管理干部行政问责实施办法》。加强基层调查研究,提高办文办会办事水平。抓好中心组学习、业务工作研究和读书学习活动。加强和规范机关事务管理。加强干部队伍选拔任用工作,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提升管理队伍工作效能。

>> 关闭